引用当年知乎上的一篇回复
要说PS3为何没像前两代PS一样超神,得先说前两代PS为何能超神。
其实,市场领先地位——尤其是像PS、PS2那样近乎独霸的地位,是很难取得的。毕竟在激烈的厮杀中,要想傲视群雄,不光要保证自己不犯大错,还要祈祷全部主要竞争对手都不给力,否则顶多来个鼎立割各取一席之地。
为了向劈腿前夫报仇雪恨,PS诞生伊始就是作为插在任天堂后的匕首出现的。相比SS那奇葩的硬件架构和孱弱的3D能力、N64那高昂的卡带费用和恐怖的权利金,可想而知,手握胡萝卜加胡萝卜的PS对于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来讲简直是光是电是唯一的神话。以南婊、科婊、卡婊等为首的众多三姓家奴一拥而上,在索〇大法好的呼声中,史婊也补下了致命一刀,帮助索尼奠定了第一片江山。
到了PS2时代,胜负更是没有悬念。且不提PS时代打下的良好群众基础,光从横向上看,DC根本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逗逼;NGC烂到让卡婊不惜砍了三上〇司的头也要劈腿的程度;剩下个XBOX还是个连手柄该做多大尺寸都没弄明白的新生婴儿。即使PS2的开发难度高,即使7500万多边形只是一泡尿,做软件的民工们也没什么更好的选择。识时务者,跨平台作基本都是随便糊弄一下M$,主力还是放在PS2上。看似四面楚歌深入敌阵,其实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PS2不割草屠版才怪。
然而,富不过三代,「生不逢时」的怨念也该给PS家族轮一回了。前两代环境的神幸运在PS3上重演,你觉得希望有多大?
现实是:PS3诞生时的窘境,大概相当于不巧诞生于勇者家族的普通青年被强装上敏捷-200蓝光剑,在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彩电相机随身听等一众父老乡亲的呐喊助威声中,独自去挑战力量强大、装备精良、坐骑比沙拉曼达快的反叛帝国将军,青梅竹马的公主开发商也在敌人的胯下感叹成为大人是多么悲伤的事……
走到这一步,并不奇怪。
如果说顾客就是上帝,从这个上帝的视角看,PS3已经有点要逆天了。性价比极低。
如楼里其它答案提到的,PS3的售价带给玩家的感觉简直是「你在逗我?」。在大家对游戏机售价的概念还停留在299刀/39800円这个档次的时候,PS3胆敢卖到499刀/59800円起(阉割版)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一场挑战。无论久多〇木健再怎么吹嘘「卖的还是太便宜」,无论前两代主机再怎么辉煌,客观上PS3这个价格还是几乎达到X360和Wii售价之和——近世代主机史上敢这么玩的货大概也就是NeoGeo、SS和3DO了,而这三台主机最后的下场是齐刷刷被PS爆菊。
性价比的分母毁了,分子又如何呢?
把时钟拨回到2006年的光棍节,此时X360已经发售一年,基本站稳脚跟。买X360,你可以爽几乎所有枪车球大作;如果愿意多掏50刀再入个Wii,还能用强身健体的口号拉拢老爸老妈,或者和同学朋友聚会欢乐。而买PS3你能得到的……点点独占大作就有种绝望的感觉:
- 号称最强赛车的GT赛车5,山内〇典着团队边吃喝玩乐边跳票,07年年底才勉强弄出个试玩版交差。
- 忠义如犬一直死捧PS家族的小岛〇夫不断跳票,MGS4到了08年中旬才姗姗来迟,游戏品质方面除了剧情对话长度可以拖到次世代,玩一章重新安装一次硬盘文件的鬼畜设定也令人怀疑这到底是积攒了多久的技术成果。
- PS2时代兴起的独占好游戏战神、如龙系列,续作在PS3的新作发售时间更是像柯南中的警察一样指望不上。
于是,PS3在发售后的头一年里,没有任何有竞争力的独占大作……说起来PS3上最早的独占大作竟是07年底的新秀神秘海域而那一年的圣诞季,X360一咧嘴,从背后掏出了光环3。
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花了大价钱购买PS3的玩家毫无优越感可言,他们能玩的要么就是PS2游戏,要么就是X360上也有的而且人家画面效果还更好。说起来持币待购的玩家也不傻,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买PS3?缺乏游戏支持的尴尬对本来就上市晚、价格贵的PS3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善恶终有报,天道有轮回。
就在PS3刚刚问世,青黄不接的时候,X360三红了。
这个事故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后面会讲讲。
三红外加刮盘、变砖等质量问题对M$的信誉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虽然07年M$斥巨资追加了换机服务,但PS3总算是能借这个机会喘口气收复失地,后期补上各种大作支持,勉强追得个和X360分庭抗礼的结果。
如果没有三红事件,索尼一定撑不到2014年才来卖大楼求生。
说到PS3和X360分庭抗礼,如同破塑料玩具的老头健身机Wii过的又如何?
截至2014年3月31日,Wii Sports单款游戏累计销量8254万。PS3主机的销量都不到这个数字。
截至我回答这个问题,游戏史上累计销量前10的游戏(多平台分别计算),有一半是Wii平台上的。前15名全部是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销量全部超过2000万。PS3上卖得最火的GTA5,1800万。
人家任天堂卖主机还赚钱……
还是别提Wii了……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上帝视角,即嘴炮全开的喷子眼里,索尼的PS3一战其后腿基本归功于久多〇木健限膨胀的野心。
历史上,蹬鼻子上脸牛逼哄哄放卫星大多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FF系列登陆PS、3D化并且插了一堆CG之后销量井喷,没节操的坂口小胡子一看,好嘛,原来你们玩家要的就是看CG啊,那我干脆做个纯CG电影岂不是卖的更爽。结局众所周知,作品人如其名地黑到了灵魂深处,盈利也是幻想,157亿日元投资换回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票房(还得给影院分账),在电影史上也可以排进赔本纪录前几名。这一个项目就差点把史婊直接玩倒闭。
再比如更早一些的例子,乔〇斯踩着AppleII的成功打出的著名败仗Lisa电脑,现在看来和PS3初期如出一辙,砸了无数银子做出一个又贵又没软件支持的花瓶,最后只有当了古董才有些价值。
而PS3比FF电影赔的惨不止十倍。不光开发时候要花钱,生产起来也要花钱,卖一台赔一台。初期成本高达800刀,每台赔200刀,这可不是几百亿日元或者说几亿美刀就能了事的,从财报上看索尼在之后几年的损失高达40亿刀以上。
成本高对索饭来说似乎反倒是稍微令人欣慰一点的事,至少这说明我们技术的索〇也不算太黑心,成本800,我预算400,取个中间价两边各赔一半嘛也够厚道了。索〇大法好,退软保平安!
而此刻那位厚道的索尼的心声大约是——看在它是市面上最便宜的蓝光播放器的面子上,看在无敌超霸屌炸天的Cell芯片的面子上,看在能向下兼容前代主机游戏的面子上,看在那秒杀土鳖对手的华贵镜面机身的面子上,爹爹们赏个脸买个情怀吧……
至于情怀最后起了多大作用,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就连那个危难时刻被索尼注资救活的史婊,就连那个口口声声FF独占坚定不移的史婊都拍肩了,足见PS3前期的市场份额之惨。如果索尼还是以往的那个巨头,FF舔鞋也不敢移植XBOX家。
因为成本高,所以要卖的贵。那,成本又为什么这么高?索尼到底是被什么坑了?
- 兼容PS2游戏用的特殊芯片,后期版本取消了。
- 花费无数金钱精力开发的Cell,生产线卖给东芝了(注:后来又廉价回购)。
- 技术不成熟产能跟不上的蓝光光头,呵呵了。
- 免费的PSN,扛了几年也开始收费了。
- 免费的PS Home,被弃了。
本来Cell这事就恶心得够呛,还在为达到模拟地球亩产万斤的算力目标发愁,向下要照顾老旧的PS2,向上又要扛起推广蓝光制式的任务。PS3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索尼独霸客厅的梦做的太大,幻想得太美好,却忘记了「专心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中的基本。明明是游戏机,非要自称电脑,非要成为万能的神。结果显而易见,披挂的十八般兵器反让成本高企,成了沉重的累赘。
开发阶段的采访中,久多〇木健曾经放话出来「PS3是我们成立SCEI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梦想的产品……第一代PS以及PS2是为了PS3作准备的。」(
索尼称PS3将成为家庭娱乐的超级电脑_01绝对热点
)从事后的结论看,这话似乎不无道理,至少确实「第一代PS以及PS2(赚的钱)是为了PS3(的亏损)作准备的。」……卖一张游戏收10刀,每台主机亏200刀,即使后期成本下降亏得少些,平均每位消费者也要买超过15个游戏索尼才能回本——还不计PSN的维护运营。如果不计算蓝光制式胜利所带来的收益,PS3整个生命周期基本都在赔钱,而且还是把前两代主机赚的钱全部吐出来的赔法。
所以说,如果你有小孩,我严重不建议你让它同时学钢琴围棋奥数英语,妄想它成为天上天下全般皆通的王子。前车之鉴在这呢。
梳理一下思路,为什么PS3是这个市场表现,上面说了两层。
第一层原因是售价、上市时机、游戏支持。概括讲就是性价比。这是导致玩家做出选择的直接因素。
第二层原因是成本、配置和架构。也就是产品决策层的问题。成本高所以售价不得不高;配置高所以耽误了开发和生产外加造成了成本高;架构复杂造成了游戏支持差(索尼本来是想通过兼容PS2来弥补)。
第三层原因,也就是这里要补充讲一讲的,是PS2实在太成功了。
从喷的角度讲,你可以说索尼得意忘形上头;但更深层意义上,必须承认,想要超越过去的自己是最大的挑战。
XBOX太屎,所以M$才着急开发下一代主机。
PS2还那么坚挺,怎么办?不把配置做高点怎么办?
PS2又好又便宜游戏又多为什么要买PS3?
只好放卫星。
这是一台神奇的主机,PS3啥都有。
PS2的时候吹萨达姆买去做导弹,PS3只好吹能够模拟地球了。
左能放蓝光看高清大片,右能向下兼容PS2游戏。
499刀买一台PS3,你得到的是一台更漂亮的PS2,一台牛逼次世代主机、一台蓝光播放器
是不是很眼熟啊?
没错,这和当年PS2捆绑DVD播放和PS1兼容如出一辙,已经固化为索尼的成功思路。
下一代光盘,下一代主机,多么完美的步调一致性。
要超越过去的巅峰,是有点难,是需要更多的费用。不过赔点钱,未来的标准还是在我们手里的。
三流厂商卖产品;
二流厂商卖品牌;
一流厂商卖标准。
那怎么之前成了,这次就差点死了?变的是什么呢?
最开始我就说啦,环境不一样了,这次的对手是X360和Wii再也不是过去的弱鸡了。
加上自己周边跟进不给力。
次世代主机?没游戏。
蓝光播放器?没电影。
所以,499刀,买了个价值199的PS2,那300块真捐给情怀了。或者说,智商税。
说到眼熟,刚才你们想到的其实是谁来着?
今天我要介绍一部大屏幕带触控的iPod、一部革命性的智能手机,以及一部最时髦的移动上网设备……三合一,只卖499。
不到两个月之后,已经秃顶的乔〇斯这么介绍着。他曾经沉迷般地崇拜索尼。
都是号称革命性集大成的设备,都是499。冷暖自知。
这个秃子亲手操翻了自己年轻时的偶像。
没关系,蓝光赢了。
三流厂商卖产品;
二流厂商卖品牌;
一流厂商卖标准。
顶尖厂商卖大楼。
这里就补一下Cell吧。
阅读材料书名略长,叫做《The Race for a New Game Machine: Creating the Chips Inside the XBox 360 and the Playstation 3》,或者中文版《压力下的角逐—解密索尼PS3与微软Xbox 360的生死时速之战》。读过此书可以略过本段。
Cell这个芯片,本来是被索尼寄予厚望的核心竞争力。它当时和东芝、I〇M达成协议,大家一起出资,开发出来的芯片三家游戏机、服务器、智能电视通用。关于Cell的开发过程,有很多八卦(真伪这里不做考证,大家翻翻书就好)。比如三方虽然投资是三一三十一,但实际使用起来I〇M雇佣了占总数四分之三的人力。比如M$次年找上I〇M订购X360用的芯片后,I〇M使用在Cell开发中学到的经验给索尼的竞争对手研发产品等等。
结合之前SFC-CD的任天堂翻脸和之后FF13的史婊拍肩,看起来索尼就是个百分之百被劈腿的设定啊。
后来的结果嘛,M$花了更少的钱在更早的时间买到了更好的芯片,X360成品奇迹般地比PS3早一年发布。索尼当时在心急火燎地等蓝光相关部分就位,最后PS3实际发售时还是因为蓝光二极管货不足被拖累了。
而M$这个抢占一年先机的玩法也没让它笑到最后,匆忙间埋下了三红隐患,最后的报应就是超过十亿刀的损失,以及相当一部分市场让渡回PS3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