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店率是个超级玄学,谁也掌控不了。这种事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但是,只有尽了人事,才有资格听天命。
我的看法是,不能认为只有顾客吃完,才能评价店铺。这种想法会让商家产生干等顾客上门的心理误区。真实情况是,顾客在大街上看见你的店铺时,两者就开始过招了。
两者初次交锋,也就不到一秒时间,商家最好劈头盖脸,马上,立刻,飞速让顾客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擅长做什么,你来我这能得到什么,瞬间完成输出和画饼。招牌门脸亮一点,照顾好四方角度,做到秒间筛选出人群中的客户。不要让顾客思考,没那个功夫。
必要的时候,买通城管,把家务事摆到门外,老板就别要脸了,就上阵吆喝,这不丢人。
就像脑残短视频一样,一见到这个傻逼就知道他想干嘛,就是这种感觉。
楼上举例的两个店铺,我感觉多多少少都有这个毛病。但是第一个店铺,我能看出它想教育顾客.............教育顾客是销售中最具风险和技术含量的步骤,这都是财团级企业才能做的事。历史上,每一次教育顾客都要付出无数血泪,门店老实点比较好。
这还只是门脸上的一点小心思。顾客进门,引导,落座,上菜,品尝,埋单,出门。每一个步骤中你都需要尽心尽力,甚至埋雷。顾客想不到的,商家都必须想到。举个例子,同样一份凉面,顾客正常吃完感觉没啥,但是在我看来,它有三种味道。原因在哪?我要不说谁能反应过来?
当你把顾客进店用餐,到服务完毕,整个流程完全拆解开,你就会知道开店风险极大,服务难做不亚于屎难吃。中国的顾客,钱少,人坏,嘴刁,心狠。做服务就是伺候这样的人。尤其残忍的是,这行成功和失败都不一定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