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偶像,俗称“地偶”,最早起源于日本,指那些没有正式出道,不被主流媒体报道的女子偶像团体。因为没有机会登上电视,她们大部分时间只能以小型剧场为中心,定期进行歌舞演出,以期有朝一日被大众认识,从而实现“地下”到“地上”的转变。
近几年,在国内,尤其是一线城市,地下偶像文化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今年五月,一个来自长春的地下偶像团体BLOSSOM,因极具东北特色的应援现场出圈,让这一小众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我找的他们的部分应援词:
(预备走!)
(长白参 乌拉草 白山黑水都是宝!)
(东北虎 梅花鹿 狍子黑熊野山猪!)
(茶啊冲 桂林路 一汽长影八大部!)
(拉爬犁 抽水尜 伊通河边出溜滑!)
(3 2 1 走!)
(鼎丰真 豆腐串 雪衣豆沙烤冷面)
(粘豆包 李连贵儿 白肉血肠贼得劲儿)
(洮儿河 积德泉 德惠大曲榆树钱)
(大腰子 烤沙肝 蚕蛹油筋老华丹)
(再来一次!)
(东北街边!)
(花团公演!)
(一起都来!)
(虎火发动!)
(最后一次!)
(奔儿喽头 波棱盖儿 马路牙子溜边站)
(人挺糙 爱拔尖儿 冬天也要露脚腕儿!)
(大金链 小手表 一天三顿小烧烤)
(你瞅啥 因为啥 瞅你咋地 想嘎哈)
(你!想!嘎!哈)
不过,能从“地下”走到“地上”的偶像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收入微薄,是地下偶像群体面临的尴尬现实。衣食住行,包括妆发和排练费用,大多需要她们自掏腰包。许多人不得不在偶像身份之外,找一份全职工作养活自己。
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地下偶像”的概念,大多是因为日本的AKB48组合。
不同于传统上以电视为重心的那些偶像团体,AKB48以剧场表演为核心的表演形式,让偶像们变成了近在咫尺的存在。加之创意性的握手券和聊天券,使得粉丝们除了在台下观看表演以外,还能与偶像们进行0距离互动,因此在诞生几年后,就成为了日本最具人气的偶像团体。
AKB48的成功,让国内许多公司也纷纷动起了打造本土AKB48的念头。
地下偶像文化兴起后,不少人曾试图从各个角度讨论其背后逻辑。
多数人认为,这是在将亲密关系进行明码标价,本质上是偶像和粉丝之间的一场情感游戏。比如有的人天性社恐,日常生活中很孤独,可又有表达和被关心的欲望,就会把偶像们当做朋友,聊上几句闲天。
这是一种限定温情。粉丝首先要通过花费一定金额购买“特典券”,才能在表演结束后和偶像聊上短短几分钟;而在这几分钟的时间里,粉丝和偶像之间严格禁止交换联系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偶像的神秘感,二是为了防止不理性的“追私”行为。
入行后无论人气高低,偶像们从不敢透露自己年龄、籍贯、本职工作,乃至于所住的区域,因为会有极端粉丝顺藤摸瓜找上门来。
和许多圈外人想象的不一样,来看地下偶像的观众并不只有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也包括了许多三十几岁,乃至更年长一些的人。有的人喜欢看表演来消磨时间,也有的人说自己被女孩们努力的样子所打动,想给予一点小小的支持。
还有一些粉丝,将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投射到了偶像们的身上。
在一次演出现场,一个地偶粉丝说,“因为我不是女人,没办法成为少女偶像,可是跳舞我喜欢,舞台我也喜欢,所以我很希望就成为站在台下支持她们的那个人。”
上一篇:
原来朱自清和父亲关系并不好下一篇:
转眼Switch系统都更新到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