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230713_17024812.jpg](https://vip2.loli.io/2023/07/13/qJBbFfGR4xt53Zk.jpg)
坂口博信解释《最终幻想》系列命名原因 并非因为公司即将破产
多年以来,玩家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最终幻想》系列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当时开发商Squaresoft濒临破产,而《最终幻想》是他们扭转公司处境的最后一次尝试,所以游戏被命名为《最终幻想》,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作为系列35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系列创作者坂口博信近日接受了新的采访,在采访中他透露,“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这个名字最初来源自团队希望效仿《勇者斗恶龙》使用拉丁字母缩写的想法,《勇者斗恶龙》系列在第二部作品后就被简称为DQ。而坂口博信团队首先就想到了FF,最初是Fighting Fantasy(战斗幻想)的缩写,但是由于商标问题,这个名称难以使用,所以最后无奈的他们只能选择了Final Fantasy。
自1987年第一款游戏推出以来,《最终幻想》系列风靡全球,共诞生了16个主线游戏和众多衍生作品,系列最新正统作品《最终幻想16》已于6月22日登陆PS5。
不得不感叹这么多年被杂志忽悠了,还以为是坂口的励志故事……
《Final Fantasy》第一代是1987年发售的,平台是FC,现属城邦集团的尖端出版社当年有一本叫做《电视游乐杂志》的杂志半月刊,在1987年11月5日出刊的第8期之上,第一次介绍了这款游戏,并根据其剧情翻译成了《公主蒙难记》。
![www.yystv.cn_9633c3c80e290bc06f0bcff341eecb24.jpeg](https://vip2.loli.io/2023/07/13/PgCNfM192wKuY5j.jpg)
短短半个月后,同一本杂志的第9期(1987年11月20日出刊)将《Final Fantasy》的译名由《公主蒙难记》改为了《太空战士》,并一直流传至今。
![www.yystv.cn_fa3b3a53b595f066529d1eacb8e738dc.jpeg](https://vip2.loli.io/2023/07/13/dqg7bzDrw8F5BHa.jpg)
为何叫《太空战士》?据台湾网友考证,这个译名是当时杂志的日文翻译取的,原因是游戏中出现了飞空艇,还有战士,所以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可能翻译把飞空艇当作太空船了。
还有两个比较令人信服的原因,一个是1984到1987年台湾地区有部台湾自己制作的特摄剧《太空战士》热映,还出了很多周边,大受好评。还有一个是1980年《机动战士高达》引进香港时的译名也是《太空战士》,这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深远的。
![Screenshot_2023-07-13-17-14-40-960_com.mmbox.xbrowser.png](https://vip2.loli.io/2023/07/13/Tc1IEowHzt8iB2M.png)
![Screenshot_2023-07-13-17-14-49-396_com.mmbox.xbrowser.png](https://vip2.loli.io/2023/07/13/Gwilek4cLaNvfJg.png)
值得一提的是,大陆在1994年5月出刊的《电子游戏软件》创刊号(当时还叫《Game集中营》,后来可能因为“集中营”这个词不太适合才改名)上,对《Final Fantasy V》的介绍仍借鉴了港台《太空战士》这个译名,那时《最终幻想》的平台已经切换到SFC超任了。
到2001年,那部让史克威尔差点破产,社长退位,《最终幻想》系列制作人坂口博信退社的电影《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大陆的译名是《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在香港被翻译成了《太空战士之灭绝光年》,而台湾则翻译成《Final Fantasy:梦境实录》。
而现在,在港台官方已经统一使用《Final Fantasy》的原英文名称,或简称FF,而这也是游戏在日本和美国的官方名称;大陆则继续沿用《最终幻想》这一译名。《太空战士》这个译名则陪伴着港台玩家从FC时代、SFC时代到PS时代,度过了日式RPG和游戏主机的黄金年代。
(本文综合多个文章和资料而成,在此感谢原作者)
上一篇:
售后维修的耳机被客服寄丢了,我报警了,烦下一篇:
今天奏是离谱的一天,买双凉鞋穿穿他给我发过来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