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在日本两代人眼中的变化

四级用户 bestbubu 1小时前 429

《一碗阳春面》这篇小说想必很多国人都十分熟悉,小说以面店老板为视角,讲述了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努力生活的故事。由于贫穷,母子三人每年只舍得在除夕之夜才去面店点上一碗阳春面,面店老板不仅热情接待还为了母子三人能吃饱,每年都悄悄地多加了面条。而在故事的结尾,两个孩子经过多年的努力读书,一个成为医生,一个成为银行职员,这也是泡沫时期收入最高的两大职业。


小说出版之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小说所传达的清贫而坚韧的精神被社会高度赞扬,大众认为这种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精神内核。

《一碗阳春面》的社会影响力之巨大,并不局限于日本一国。1989年小说被中国《读者》杂志转载后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数年后更是入选中国中学课本。该文被评为《读者》创刊以来10篇最具影响力的文章之一。

而在韩国,这篇小说有“拯救三星帝国”之盛名。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三星月亏损达1  700亿韩元。在此紧要关头,副会长尹钟龙向45  000名员工朗读了《一碗阳春面》一书,号召员工学习书中母子三人面对逆境坚忍不拔的精神,起到了巨大的安定人心作用。2004年,当三星集团起死回生之时,会长李健熙再次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一碗阳春面》精神,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但就是如此感动人心的一篇故事,却在20世纪90年代被日本年轻人冠以恶名,年轻人将其称为“骗人的都市童话”。那么这个故事在80年代与90年代,分别经历了什么?


一、泡沫时期的《一碗阳春面》

如今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仅有4  000多字的《一碗阳春面》在当时的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为何能被称为泡沫时期最好的短篇小说。

但有一个政治事件却能告诉我们答案。

1988年6月,日本媒体曝光了战后最大的政治受贿丑闻——利库路特贿赂案。当时东京第二大地产集团,利库路特宇宙公司将未上市的股票720万股,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给了自民党一众高层,作为优先获得东京核心区域地块的政治筹码。超过40名国会议员被卷入其中,而该案最大幕后人物被直指为时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案件曝光后,日本社会极为愤怒,长期的高地价增长已经使无数民众苦不堪言,但政客却还在与商人做着金钱游戏。


但竹下登毕竟是日本最老牌的政治家,作为长期从事党务和政务,堪称熟谙政治的老手,素有日本“阿信”之称,案发后对事件百般抵赖,宣称是自己的秘书所为,而这种抵赖又加剧了日本社会的愤怒。

1989年2月17日,日本政坛上演了后来被载入史册的戏剧性一幕。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的审议中,当公明党众议院议员大久保直彦向竹下登提问时,突然从口袋中掏出一本小说,不顾现场多次打断,坚持完整大声诵读,而这本小说就是《一碗阳春面》。根据后来的新闻报道,读完故事后,现场一片死寂,只剩下大久保直彦议员的不断质问:这种纯洁的力量才应该是我们的国民精神,首相请您正视问题?而竹下登竟罕见地陷入了沉默,不知是被故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还是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羞愧?由于故事太过感人,传达的清贫而又坚毅的精神又过于质朴,作为竹下登20多年的盟友,自民党大政治家金丸信竟当场落泪,而其流泪的照片还被抓拍并登在日本各大报纸头条,后被称为“政治家的眼泪”。而在该事件发生的4个月后,竹下登便匆匆下台,但是否与这次事件有关就很难知晓了。


但该政治事件却将《一碗阳春面》的社会影响力,从普通读物升华到国民精神符号,迅速在企业界与政治圈传播。次年,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也被迅速搬上银幕,电影以荞麦面店为场景,讲述了整个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社会演变历程。该电影最终斩获“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剪辑奖”,被影评人称为日本版的《茶馆》。那么具有如此巨大影响力的小说,在90年代为何被年轻人所唾弃?


二、泡沫破裂后的《一碗阳春面》

其实《一碗阳春面》之所以影响力如此之大,固然有优秀的故事设计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非常契合当时的社会情绪。80年代的日本早已没有了饥饿的概念,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什么是贫穷。

由于当时日本社会中上层多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人,他们的童年充满了对于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在读这个故事时很容易代入过去的自己,仿佛看到当年挑灯夜读,咬紧牙关拼命工作的自己。许多人看到故事里母子三人分享一碗面条时,不仅仅是联想到自己贫穷的过去,也为两个孩子未来的成就感到欣慰,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但当泡沫经济破裂以后,《一碗阳春面》的叙事逻辑在日本年轻一代遭遇了深刻的讽刺与解构。


首先,故事中长子成为医生、次子成为银行职员的设定,映射了泡沫经济时期两大“黄金职业”的社会地位。金融业在80年代曾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从业者薪资远超社会平均水平,金融专业更是大学热门选择。然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业全面崩塌,180家银行破产,金融从业者从265万暴跌至143万,近半数失业者被迫转行。曾经的天之骄子沦为“失落一代”,而医生群体也因医疗体系改革和财政紧缩面临收入下滑。这种职业神话的破灭,使得故事中“努力学习就能跻身上流”的承诺显得虚伪。真实的现实反而是,即便是顶尖学历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也可能竞争不过私立大学毕业的小孩,因为他的父亲是高贵的上级国民(议员或企业家)。更讽刺的是,泡沫破裂后崛起的IT、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成功者,往往与传统的学历路径无关,进一步瓦解了故事中“寒窗苦读—名校—高薪职业”的线性成功逻辑。


此外,《一碗阳春面》说的是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80年代的日本尚存“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如1983年东京大学新生中35.1%来自贫困家庭。但泡沫破裂后,教育体系改革(如宽松教育政策)导致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私立学校与补习班成为升学刚需,教育成本激增。到90年代末,名校录取已高度依赖家庭财力。比如顶级私立小学入学需定制1  000美元的面试服装,名师补习费用年均超百万日元,寒门子弟几乎被排除在竞争之外。这与《一碗阳春面》中仅靠母子三人打工还债、兄弟勤工俭学即可逆袭的叙事形成尖锐对立——现实中,单亲家庭连基础补习费都难以承担,更遑论跨越阶层壁垒。

飞特族,为和制英语“freeter”的音译,意指以兼职工作来维持生计的人。这一人群收入较低,大多是单身或依赖于家庭生活。同时,社会情绪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向。80年代读者对故事的共鸣,源于战后一代对贫困记忆的集体投射。但90年代年轻人成长于经济繁荣末期,目睹父辈在泡沫中积累的财富因崩盘蒸发,自身又遭遇“就业冰河期”,非正式雇佣比例攀升,形成庞大的“飞特族”(Freeter)群体。这种背景下,故事中“逆境奋斗终获成功”的结局,被解读为对现实困境的漠视甚至嘲讽。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将自身困境归因于社会不公,而非个人努力不足——正如日本学者山田昌弘所言:“平成世代被迫意识到,努力与回报的关系早已断裂。”


故事中“阳春面”所承载的温情与希望,在90年代异化为阶层分化的隐喻。当普通上班族因经济衰退,连吃一碗拉面都成为奢侈时,母子三人分享面条的场景不再象征坚韧,反而凸显了贫富差距的荒诞。更甚者,北海亭面馆的“幸福餐桌”被商业化为旅游打卡点,故事本身沦为消费主义符号,进一步消解了其精神内核。这种异化使得年轻人将《一碗阳春面》视为“旧时代的鸡汤”,拒绝为其赋予任何崇高意义。


三、故事与时代的撕裂还在继续

《一碗阳春面》在两代人眼中巨大的不同,折射了日本社会从“均质中产”到“格差社会”的剧变。当经济神话破灭、努力与回报脱钩时,任何美化苦难的叙事都会遭遇反噬。正如日本作家斋藤茂男在《饱食穷民》中所写:“泡沫不是经济的破裂,而是梦的破裂。”


在日本2ch论坛,曾经有一位网友曾经留言:“我们才是那碗永远续不上面汤的阳春面。”这个80年代感动日本人的故事,却成了以后时代的负面符号。因为当一代人发现,曾经温暖他们的面汤不过是上一代人用债务煮沸的幻象时,《一碗阳春面》便成了丈量现实与理想间冰冷距离的标尺。那些被泡沫经济震碎的三棱镜,终究将同一碗阳春面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光谱——有人看见希望,有人看见谎言,而平成世代看见的,是自己支离破碎的倒影。



上一篇:【认知力 判断力 决策力】--转自人民日报社评文章
下一篇:NDS各个机型销量盘点
最新回复 (5)
  • 五级用户 老夫聊发少年狂 1小时前
    0 2

    确实皆帕鲁。还是看看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 五级用户 星大神 1小时前
    0 3
    难道我们的国情,真的都要经历日韩的问题吗
  • 五级用户 fu456 1小时前
    0 4
    当社会财富持续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大众的理想会慢慢崩塌,激情奋斗会变成躺平等死,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变成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再变成浑浑噩噩坐吃等死。
    美国的漠视安全,东亚的生育断崖,东大终究还是要自己重走一遭才知道那是真的坑。
  • 四级用户 Leaf0902 1小时前
    0 5
    这好像是以日为鉴那本书里的。之前读过,以我的经历来看,属迎合市场偏多之作。
  • 五级用户 橘霓暴 43分钟前
    0 6
    还好是小说,而且是日本作家写给日本人看的小说,属于当年的鸡汤文了。不然让人真以为阳春面有多贵,一年才能吃一碗。
    • 老男人游戏网配套论坛
      7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发新帖
本论坛禁止发布SWITCH和PS4相关资源,若有其他侵权内容,请致邮3360342659#qq.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