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据说三美的原初老板是孙尚香,后来被曹操挖角成为北魏杀手。
2、世嘉街机基板CPS-3 卡普空(CAPCOM)的CPS-3基板采用了与土星相同的双SH-2架构(28MHz),用于运行《街霸3》《恶魔战士》等经典街机游戏,该基板因强大的2D处理能力成为90年代中后期街机黄金时代的代表硬件之一。
世嘉32X(SUPER 32X)确实使用了SH-2芯片。该设备内置两块日立(Hitachi)生产的SH-2芯片,实现了真正的32位运算能力,支持每秒处理50,000多边形及32,768色显示,可运行《VR战士》《DOOM》等3D游戏。
世嘉NAOMI基板(1998年)同样搭载SH-2处理器,支持《VR战士3》《死亡之屋2》等3D街机游戏。其后续型号NAOMI 2还通过模块化设计兼容了Dreamcast的GD-ROM光驱
3、三人分别是托马斯·卡林斯基(Thomas Kalinske)、彼得·摩尔(Peter Moore)及马克·塞尔尼,并且都在世嘉公司任职过。
托马斯·卡林斯基(Thomas Kalinske)曾担任世嘉北美分公司负责人及总裁。他于1990年加入世嘉,在此之前,他已在美泰公司担任高管,主导过芭比娃娃的产品和营销。在世嘉期间,卡林斯基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成功提升了世嘉在美国市场的地位。他针对北美市场特点,对游戏产品进行本地化处理,包括为游戏角色起英文名、制定符合美国文化的宣传文案等。这些策略使世嘉的游戏产品更符合北美消费者的口味,从而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卡林斯基的领导下,世嘉北美分公司的利润升至创纪录的高度,一度从竞争对手任天堂手中夺走了市场份额。到了九十年代初,世嘉机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从百分之五提升到了超过百分之五十五,实现了在美国市场的全面逆袭。
彼得·摩尔(Peter Moore)曾任世嘉美国分部总裁,离开世嘉后,他加入微软,担任互动娱乐部门副总裁,主导了Xbox与Xbox 360的研发运营。虽然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微软、EA和利物浦足球俱乐部,但他在世嘉的任职经历也是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塞尔尼于1985年进入日本世嘉公司。在世嘉期间,他不仅很快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日语,融入了世嘉的开发团队,还从电影行业的3D视效中获得了灵感,开发了一款适配8位游戏主机的3D眼镜系统——SegaScope 3D。塞尔尼在1991年组建起了一个独立于世嘉美国和世嘉东京的开发部门——世嘉技术学院(Sega Technical Institute)。该部门推出的《迪克·特雷西》(1991年)和《变色龙小子》(1992年)都是MD早期评价不错的横板动作类游戏,其中《变色龙小子》甚至足以和《马里奥》《索尼克》这样的大作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