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了一下系统,原先用的是 22.12 Bluefin,装好之后就没怎么动过,这会更新到了 25.04 Fangtooth

这个 TrueNAS Scale 上面的软件原先是基于 Kubernetes 的,我当时装的时候用了一些社区维护的软件和 TrueCharts 这个源的软件。结果后来 TrueCharts 和 TrueNAS 闹掰了,不再提供软件和更新,然后上一个 TrueNAS Scale 的发行版里软件改成了基于 Docker,我这次就打算把软件迁移一下。(其实主要就是 qBittorrent)

新版系统 WebUI 优化了一下,比原来流畅。新的基于 Docker 的软件内存占用大幅减少(暴降到原来的 1/4 以下),而且启动和关闭耗时大幅下降。我也不知道啥原理,反正是好事,更多内存我能拿来跑更多东西,也能当硬盘缓存加速读写。

两年前的帖子:https://bbs.oldmantvg.net/thread-31791.htm
硬件变化不大,就是把内存升到 32G 了(内存这种东西插满就好,反正是便宜的 DDR3)。当时上的这个 i5-4690K 确实有点过,完全用不到这个性能,应该上个更省电的赛扬之类

最大的槽点是当时硬盘加的不够,原本是 4 块 4T 的盘,用的 Mirror (RAID1)。8T 是不小,但是我当时不知道 ZFS 使用率上 80% 之后会降性能,早知道多攒点钱上 8T 的盘了。而且 Mirror 也挺没必要的,反正存的主要都是娱乐的东西,重要的文件都另有备份,感觉当时应该选 RAIDZ1(用一个盘的空间为代价来容忍一个盘的故障)。
当时刚装好的时候时不时会获取不到系统更新、下不了官方源的软件之类,现在似乎是已经解决了。更新系统的时候下载速度能跑到 6 兆多,不知道是国内有了镜像还是怎样
DIY NAS 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既复杂又不复杂?系统本身是非常简单的,从安装到配置存储,都是非常傻瓜的操作,比装 Windows 还简单,WebUI 也直白的不行。当时唯一有点搞不明白的是用户和权限的设置,翻翻文档就搞明白了。
鼓捣的时间其实主要花在了软件上,比如上述的 qBittorrent。我一千多个种子,总不能手动挪吧,就只能挪快速恢复文件,大部分时间其实就是找这个快速恢复文件到底存在哪。我感觉这个和 DIY 没什么关系,往群晖挪还不一样需要鼓捣?我查了查群晖的教程,配置 qBittorrent 其实 TrueNAS 上更简单,社区维护的版本点两下就装好了。
最大的障碍可能是语言?对我帮助最大的官方文档、TrueNAS 官方论坛、Reddit 都是英文的。你可能有注意到我上面的图里都是英文,系统其实是支持中文的,但如果有什么问题搜中文根本搜不到,只能用英文。我总不能看文档搜东西每次都先想它英文对应的是啥吧,所以就干脆设置成英文了。要英文不够好,也不知道翻译软件在这种情况下靠不靠谱,估计会有一定障碍。还有我用 TrueNAS 之前已经对 Linux 有一些经验了,如果完全没接触过 Linux,可能上手会稍微费点劲?类 UNIX 系统和 Windows 不少地方逻辑上差别挺大的。
总之我还是非常推荐 DIY 的,成品 NAS 性价比实在是太差,好几倍的价格只买得来更差的硬件和更多的限制。DIY 也算不上那么复杂,和安卓刷机之类的东西比起来简直简单太多了
上一篇:
今天很多媒体都在说17周年的事…………下一篇:
[水水]X360到了,感谢modetan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