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man
还写读书笔记啊?这小说的文学水平很高,但bug是真的多,唐僧也是真的蠢,不能计较。
这个光头大概就是没戴帽子的意思吧,我可能理解错了。
你不一定是错的,我只是从平常心的角度做出一些判断,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西游记平话,讲了很多明代百回本里没有讲过的人物设定。
仅以第三种解释方式来看,假设猴子是秃顶,他无须在即将挨刀的时候再说明一遍“俺老孙没头发”,又不是罗刹女要给他理发,“光头”一词更像是在说,俺老孙不戴头盔,不用法宝,头部全然不设防护,嫂嫂只管砍得开心doge
而且就像我前面说的,这本小说肯定经过很多人的修改,里面有很多Bug理应不该出现,也许剃度剧情确实存在,可以证明猴子是字面意义上的光头,但现存的百回本剧情里确实没有相关记载,只能指望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给出答复了。
说起唐僧的“蠢”,个人理解是为剧情服务的,而且写的很片面,越往后越难看。
举个栗子,说白骨精和红孩儿两段剧情,白骨精一章里,猴子背着白骨精变身的人类,最后猴子把白骨精打出粉骷髅的原型,且不提这里有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唐僧没道理对八戒的所有言行偏听偏信,认为一路上的三个人都是人类,最后妖怪死后留下的骨架子是猴子使用的障眼法,本来一路上就是多灾多难,怎么可能连这点辨识忠奸的心眼都没有?很明显是故意把唐僧写蠢了。
然后是红孩儿,也是猴子背着妖怪变身的人类,在此之前,猴子三番五次引导唐僧不要搭理红孩子的求救声,最后红孩儿干脆用点小技巧,让唐僧必然见到被五花大绑的红孩子,然后唐长老善心大发,让猴子背着孩子……
我记得很清楚,猴子自己在书里都说,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事情了,也是俺老孙背着妖怪一并同行,这老和尚怎么就不长点记性?从常理出发,这不正常,哪怕你唐长老不记得白骨精的事,至少记得让猴子背着“人类”之后,自己被变成老虎的事情吧?这种脑子是怎么在相国寺讲经的?观音得看走眼到什么程度才会让你担任取经任务的呀?
但是,你看初期金池长老那一段,唐僧很警觉地告知猴子,是人就有贪欲,别把锦澜袈裟亮出来,避免在观音禅院里惹出是非,这一段的唐僧具备最基本的社会常识,包括后来猴子搬救兵时,观音的对白也颇有禅意,自此之后,唐僧越发地蠢,社会常识也淡了,之前走过的所有劫难都白走了,堪比隔壁的堂吉诃德,半点记性不长,观音也没有大士风范了,又是犯嗔戒又是无端猜疑,你说这是同一个作者写的,我肯定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