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贴】借DeepSeek水贴,三国中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如何能够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AI给出了答案

四级用户 jockey 4天前 1065

1739864056603.png


DeepSeek给出了他的方案:


基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战略格局,在蜀汉失去荆州的关键节点(219-221年),诸葛亮若想扭转局势复兴汉室,需采取一套系统性战略,核心在于重新平衡三方关系、调整北伐路径并重塑蜀汉内部治理。以下为可行方案的推演:


一、外交斡旋:重构孙刘联盟

  1. 阻止刘备伐吴

    • 历史教训:夷陵之战消耗蜀汉精锐,导致国力骤降。诸葛亮需以“联吴抗曹”为最高战略,说服刘备接受“忍辱待机”策略。可借曹丕篡汉(220年)的政治契机,强调“汉贼不两立”的合法性旗帜,将矛盾焦点转移至曹魏。

    • 具体手段:联合赵云、黄权等主和派,以《出师表》式的恳切谏言打动刘备,同时承诺以非军事手段向孙权施压。

  2. 主动对东吴让步

    • 承认荆州现状:暂时放弃对荆州的领土主张,换取孙权重新结盟。可提出“暂寄荆州于吴,共伐曹魏后分治中原”的权宜方案。

    • 政治联姻:推动刘禅与孙氏宗室联姻,或派遣重臣(如费祎、邓芝)频繁出使东吴,化解信任危机。

    • 共尊汉室:承认孙权称帝(229年),换取其名义上奉汉正朔,形成“汉-吴二元正统”对抗曹魏。


二、内政治理:打造“战时高效政权”

  1. 强化益州经济

    • 盐铁专营与屯田:效仿曹操“屯田制”,在汉中、南中广设军屯,同时开发蜀锦、井盐贸易,积累北伐资金。

    • 南中深度治理:以李恢、马忠镇抚南中,招募“无当飞军”,将蛮族纳入兵员体系,而非单纯羁縻。

  2. 官僚体系改革

    • 打破地域隔阂:提拔益州本土士族(如谯周、李严),稀释荆州派与元老派权力,缓解内部矛盾。

    • 设立战时内阁:组建以诸葛亮、法正(若存活)、蒋琬为核心的决策小组,缩短军令传递链条。

  3. 技术革新与情报网

    • 改进连弩与木牛流马:提前研发运输工具与远程武器,弥补蜀军数量劣势。

    • 渗透曹魏关中:通过商队、流民在陇西建立情报节点,策反郭淮、郝昭等边将。


三、军事战略:开辟“陇西-关中”第二战场

  1. 调整北伐路线

    • 主攻祁山道:以汉中为基地,夺取陇右(今甘肃南部),切断曹魏与凉州联系,逐步蚕食关中。

    • 策动羌胡叛乱:联合西羌、氐族部落,资助其袭扰曹魏西线(如后来姜维“羌胡策”),分散魏军兵力。

  2. 构建“时间差战术”

    • 闪电战突袭:利用蜀道艰险的隐蔽性,在曹魏应对东吴攻势时(如石亭之战228年),快速攻占陈仓、街亭等要隘。

    • 坚壁清野消耗:在陇西建立临时军镇,迫使魏军长途跋涉作战,重复“诸葛亮围陈仓”式消耗。

  3. 水陆协同威慑

    • 重建长江水军:在永安训练小型舰队,配合东吴水师威胁江陵,迫使曹魏分兵防御荆州。


四、长期布局:构建反魏统一战线

  1. 策动曹魏内乱

    • 煽动青徐豪强:曹魏青州、徐州多藏匿反曹势力(如臧霸旧部),可秘密资助其叛乱。

    • 联结辽东公孙渊:承诺承认其割据地位,促其北上牵制曹魏幽州驻军。

  2. 舆论战与正统争夺

    • 发布《正议》檄文:揭露曹丕篡汉罪行,塑造蜀汉为汉室唯一继承者。

    • 神化刘备形象:在民间传播“刘备授命于天”的谶纬,强化政权合法性。


五、风险与变数

  1. 东吴反复:孙权可能背盟,需在江州(重庆)驻重兵防御,同时保持对吴贸易依赖,增加其违约成本。

  2. 人才断层:提前培养姜维、王平、张嶷等新生代将领,避免出现“蜀中无大将”困境。

  3. 粮道瓶颈:开发褒斜道、子午道运输体系,设立前线粮仓(如剑阁、阴平),保障后勤。


六、历史推演可行性

若上述策略得以实施,蜀汉有望在228-234年间实现以下目标:

  • 控制陇右,获得战马产地与战略纵深;

  • 迫使曹魏将主力西调,减轻东吴压力,形成长期消耗态势;

  • 待曹魏内部爆发高平陵之变(249年)时,联合东吴发动总攻,或可分割中原。

尽管最终统一仍属小概率事件,但此方案能将蜀汉国祚延长至240年代,并大幅提升“还于旧都”的可能性。诸葛亮的过早离世(234年)仍是最大变数,需提前确立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的接班梯队,确保战略连贯性。



看来丞相还是做得不够啊。。。。老男人们觉得可行吗?



上一篇:求教,有没有哪款nds,3ds游戏非双屏不可
下一篇:你成年后有啥物质上的梦想吗?
热门回复
  • 六级用户 warlockom 4天前
    4
    纸上谈兵,哪一条是说说就能实现的
    • 老男人游戏网配套论坛
      23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最新回复 (21)
  • 六级用户 warlockom 4天前
    4 2
    纸上谈兵,哪一条是说说就能实现的
  • 四级用户 jjjkkkjjj 4天前
    2 3
    第四点让我想起了CIA。
  • 三级用户 cyc 4天前
    2 4
    从桃园结义开始就注定了这一伙人走不远,要不是孔明强行给他续命,他们充其量就是地区性的军阀。
  • 五级用户 Freestone 4天前
    0 5
    关羽不死荆州不失就行
  • 四级用户 jockey 4天前
    0 6
    Freestone 关羽不死荆州不失就行
    这个问题的大前提就是关羽已死荆州已丢,蜀汉国力损失过半。如果回到事件之前,其实蜀汉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四级用户 yoonana 4天前
    1 7
    反正比我考虑的周全。
  • 五级用户 dm123 4天前
    1 8
    感觉不出兵伐吴不大可能啊,只能说伐到哪里见好就收罢了
  • 三级用户 sghong 3天前
    0 9
    这得诸葛亮先称帝把,而且要把异己都干掉!
  • 三级用户 leon0517 3天前
    1 10
    联吴是重中之重,但也是最大的变数,且孙刘联盟即使干掉曹(司马)政权,接下来也是一场火拼,天下还是一片涂炭,历史不是最理想的结局,但却是最合理的结局。
  • 四级用户 sakurachan 3天前
    1 11
    warlockom 纸上谈兵,哪一条是说说就能实现的
    “三国”这个话题本来不就是娱乐性质的吗?每次看到有人一本正经的聊三国,把三国当真事的聊,我就觉得好笑。
  • 五级用户 水果冰糖馅儿 3天前
    1 12

    其实换个角度看,匡扶汉室应该是没有一点可能性的,原因在于孙权太狗。。。赤壁时他和曹操是一弱对一强,所以他愿意拉拢刘备,凑成两弱对一强的局面,结果成功了。后来刘备入蜀,占汉中,对于孙权来说,局面一下子变成了两强对他一弱,他肯定是要被刺关羽,变回两弱对一强的局面。没办法,江东非进取之地,曹操常年遣重将扼着合肥,使孙权无法形成突出部,打开不了局面。所以他只能把偏安一隅,三足鼎立这个方针作为首要战略思想。所以这也解释了,后来邓芝出使吴国,孙权高兴地把魏使嘎了,又与蜀国重修于好。。。不得不说太狗。。。直接或间接弄死了蜀国的桃园三坑,还有脸跟人家和好。。。

  • 五级用户 tizzyjude 3天前
    1 13
    再给他二十年寿命
  • 三级用户 jianzihao777 3天前
    1 14
    已经算是尽力了,事实上钱粮比不过曹魏的。能提出这种观点已经很好了
  • 四级用户 夏虫不可语冰 3天前
    1 15
    益州最大的问题是山地太多,产粮地太少,更不利于行军扎营,不把粮草的问题解决掉,一切无从谈起。

    网上听过一种说法,对于当时的蜀军来说,往北打曹军很难有胜算,不如打完孟获继续往南进军,沿着澜沧江往下打,试图占领湄南河平原,先把粮草问题搞定再说,否则只能偏安一隅,在荆州与益州的内斗中不断内耗,等村夫一咽气,蜀军气数也尽。
  • 四级用户 夏虫不可语冰 3天前
    2 16
    水果冰糖馅儿 其实换个角度看,匡扶汉室应该是没有一点可能性的,原因在于孙权太狗。。。赤壁时他和曹操是一弱对一强,所以他愿意拉拢刘备,凑成两弱对一强的局面,结果成功了。后来刘备入蜀,占汉中,对于孙权来说,局面一下子变 ...
    占汉中并非吴国背叛的决定性因素,是打襄樊,襄阳粮草丰足,交通发达,蜀军一旦在这里站住脚跟,无论进军曹魏还是孙吴都很方便,再也不用费劲等着益州的粮草运输了,更何况长距离粮草运输还要考虑车夫和骡马一路上的吃饭问题,出发二十担粮食,等运到前线也吃到只剩两担了。

    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蜀军大本营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在长江上游,而襄阳在江边上,孙吴在下游,天然的水军运输条件外加一个大粮仓作为中转站,打孙吴太方便了,这等于是把孙吴往火上烤,逼着孙权想办法除掉关羽。

    最后是曹老板,关羽威震华夏的名声就是打襄樊打出来,曹军节节败退,打的曹老板一度考虑转移大本营,赤壁之战已经打得够难看了,再吃一场大败仗,军心会不稳的,多种因素直接促成了关羽之死的结局。
  • 三级用户 梦回三国 3天前
    1 17
    最大的问题是缺人,士兵和将士。
    曹操两临汉中,三迁汉中民,再加上动乱,汉中民众也有三次迁徙。
    刘备得到了土地,却无民众耕种土地,招募兵士也成问题。夷陵之战又损失惨重,诸葛亮也是看到这些,才几次出征中原,力图打破僵局。
  • 四级用户 夏虫不可语冰 3天前
    2 18
    梦回三国 最大的问题是缺人,士兵和将士。 曹操两临汉中,三迁汉中民,再加上动乱,汉中民众也有三次迁徙。 刘备得到了土地,却无民众耕种土地,招募兵士也成问题。夷陵之战又损失惨重,诸葛亮也是看到这些,才几次出征 ...
    严格来说是刘备所代表的荆州派缺人,不然也不会派一个缺乏行军经验的年轻人去守街亭,白帝城托孤时的托付的两个人,李严和村夫,分别代表益州派和荆州派两伙人的利益,某种程度可以视作袁绍雄踞河北时期的河南派与河北派,水火不容。
    北伐这事,如果从两派利益的角度去看,更像是在告知蜀军各方,我们要打汉贼了,敌在许昌城,把你们勾心斗角的力气都用在曹丕小儿身上,别再耗下去
  • 三级用户 梦回三国 3天前
    1 19
    夏虫不可语冰 严格来说是刘备所代表的荆州派缺人,不然也不会派一个缺乏行军经验的年轻人去守街亭,白帝城托孤时的托付的两个人,李严和村夫,分别代表益州派和荆州派两伙人的利益,某种程度可以视作袁绍雄踞河北时期的河南派与河 ...
    人才匮乏,兵力不足
    最后只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 四级用户 夏虫不可语冰 3天前
    1 20
    梦回三国 人才匮乏,兵力不足 最后只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对了一半,可供村夫自由支配的人才确实匮乏,但兵力一定足,不然六出祁山+姜维连年北伐哪来的兵力?限制每次出征士兵人数的最大因素向来都是后勤问题,蜀军的军粮不够用,饭不够吃怎么打仗?如果每年征收上来的粮食足够动员北线全部兵力连续吃够五年,不说路上的运输困难,再次切断曹魏和陇西的联系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村夫每次出征也不是把人打光了才撤军,而是军粮不够,算好了返程每天要吃的饭,有序撤军,不然也不会在撤军时屡次干掉追击而来的魏军小将。
    • 老男人游戏网配套论坛
      23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发新帖
本论坛禁止发布SWITCH和PS4相关资源,若有其他侵权内容,请致邮3360342659#qq.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