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大概就是说在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庙门倒塌并落入河中,连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十多年后,僧人们为重修庙宇筹款,并开始在河中寻找石兽,但未能找到,认为石兽随水流向下游。后来,一位讲学家指出,石兽由于其坚硬沉重,应该没有被洪水带走。另一位老河兵则提出,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最终,按照河兵的说法,僧人们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现在这篇文章因为遭到一些物理学者的质疑而被删除了。
因为在实验室里复现的概率很低。
你还知道哪些当初上学时,并没有觉得奇怪,而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貌似不对的课文呢?
上一篇:
最近不少大佬都在发通关记录,老爱能不能搞个个人空间之类的东西,可以给自己弄个表格记录一下下一篇:
有一说一~ 年初的计划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