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鲍曼有另一本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里面分析了产业资本阶段工作伦理的诞生和消亡,这个所谓的工作伦理,大概就是大家认同“工作”的必要性,“我们一定要去找工作”,“人必须有工作才行”,不管这个必要性是被捏造的,还是资本家忽悠你的。
产业资本时代以生产为主,你需要充分就业,家庭结构和人口再生产也是必须的。西方黄金时代,美国梦时期的家庭构成,工作是必须的,结婚生娃也是必须的。不工作不结婚的人,整体上是被视为异类的,这个时期人类的身份取决于他工作的岗位。
但是现在版本变了,进入消费主义时代,就是工作伦理崩溃了,你的身份不再是你的工作岗位,而是你消费的内容,或者说通过消费制造或者兜售的美学,可以说是某种生活方式。
虽然经常扯消费主义,但是很多人觉得消费主义就是“买买买”,或者引诱你“买买买”,其实不对,因为消费主义它是资本主义的全新版本,是文化帝国主义加消费景观的帝国主义。
你首先要成为消费者,然后才能拥有其他的身份,这个消费不一定是花钱,但是你要进入这个系统,这个系统是类似一个饭圈的结构,就围绕着一个主义,一个口号或者一个生存方式展开,你可以随时脱粉,但你必须是粉,然后你在这个体系中,你在当红粉、黑粉、或者反串粉。
理想状态下的消费者,他不应该固守任何东西,或者不能遵守任何承诺,消费者应该立刻被满足,或者看着别人被满足,同时不断接受诱惑,永远处在兴奋之中,你需要在这个饭圈里面消费,才能得到等级和身份,在消费中,粉不同的东西爬到人造鄙视链上方的位置,用个牌子的手机都要变成生活方式,玩个游戏都要搞饭圈。
在消费主义时代,你需要去消费,不是消费商品,不是“买买买”,当然你还是得买,但是同时你要去消费景观,消费概念,消费美。你要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享受某种生活,至于什么是生活方式,为什么是这个生存方式,鬼他妈知道,你也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你跟不上趟,那你就是土鳖你是未开化的、落后的人类。
消费主义时代的秘诀就是,减少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提供不稳定的工作,增加欲望刺激,创造鄙视链。生产的是一种集体事业,需要分工和协调。但是消费主义啊是完全相反的,它是一个消费行为,是个人的,是独立的、孤独的,甚至排他的。
所以在网络环境中,已经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当消费者,消费者的核心是什么?是选择权,大家都觉得自己有选择权,不管这个选择权是是不是真的。
当下的世界,这个消费主义大环境是拼命阻止大家看清楚自己的,因为在消费的语境里面,产品都是货架上长出来的,“帅哥排着队给你选,变着法哄你”,“完蛋美女把我包围了,让我想走哪个路线就走哪个路线”,在这种大家选择很丰盛的这种幻觉里面,消费主义兜售的是一种嫌弃文化,嫌弃芯片是天玑的,摄像头不是索尼的,LCD不能买,没有IP68防水不能要。
在这样的框架里,你有多少钱不重要,但你要会挑,把东西加购物车付定金容易,补款还花呗的时候才是地狱,只不过大家会觉得你活该,谁让你买自己承受不起的东西,自由主义嘛,你就只能自己吞下苦果,或者把自己变成笑话给大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