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今年开设了一门新的游戏史相关课程,”电子游戏改造人类世界的历史“。在上周,游研档案馆迎来了该课程老师与同学们的参观。
在过去几年中,电子游戏正在逐步走进不少高校的课堂。
早在2016年,北京大学就开设过“电子游戏与文化理论”的研究生课程;而在2018年开设的“电子游戏通论”课,一门相对严肃的、讨论游戏产业尤其是游戏制作的课程,也引起了各界广泛的讨论。
今年北大也开设了一门新的游戏史相关课程,”电子游戏改造人类世界的历史“,由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曹琪老师讲授。这门课程将透过文化史、技术史、艺术史、思想史的多维视角来审视电子游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游戏机的历史也是一段浓缩的科技史。从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机米罗华奥德赛,到如今的任天堂、微软、索尼御三家主机,从内置游戏到卡带、光盘,从2D到3D,每个时代都在发生技术或规格上的变化。
由于课程中与电子游戏历史相关的部分,很大程度上与游研档案馆的收藏陈列相重合。因此,在上周,档案馆迎来了该课程老师与同学们的参观。
接下来,游研档案馆也将面向公众、协助高校,开展长期、持续的科普活动。我们的科普讲解由上海正向数字化技术研究院旗下Game for Good跨界开放平台(简称G4G)指导支持。
上海正向数字化技术研究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旗下的市级民非单位,致力于打造专业的数字化研究开放平台。而G4G,则专注于探索游戏的多元价值,他们的理念是希望通过游戏的力量,为社会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去几年也一直致力于阐扬游戏给社会带来的正向价值。
“课后”我们也邀请同学们聊了聊各自的参观体验。我们希望游研档案馆能够对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所助益。
当然,一轮讲解未必能够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但这个窗口会对到馆同学保持开放、面向公益和教育事业保持开放。档案馆也欢迎各个学科、各行各业的朋友能来研究游戏。任何团体想要预约参观,都可以留言联系我们。
第一次玩到小霸王的新奇体验
同学:罗康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档案馆面积虽小,藏品却十分丰富,满墙的家用游戏机令人震撼。这些曾经只在图片上见过,甚至只是听说过的“老古董”,现在终于能被近距离欣赏观摩:第一台电子游戏主机奥德赛,日本的第一台家用游戏机“电子网球”、第一台可更换卡带的游戏机仙童Channel F,还有任天堂、雅达利、世嘉的历代产品。雅达利E.T卡带更是让人深刻地回想起“雅达利大崩溃”这一游戏史上的重要节点。
其中,任天堂1983年生产、风靡世界的游戏主机FC,全称为Family Computer,更是能上手试玩,体验大金刚系列、超级马里奥兄弟等经典之作,让人仿佛穿越回上世纪八十年代。
作为中国的游戏档案馆,游研档案馆中也有大量的国产游戏机与游戏软件。小霸王学习机想必是许多80后90后的回忆。我作为00后,曾经只在哥哥姐姐的谈论中对它有了些许了解,而在档案馆里,我却能与同学一起在小霸王上玩起了经典的《魂斗罗》,这种体验确实是新奇又无可替代的。
游研档案馆给了退役的游戏硬件软件一个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数十年后,现在流行的游戏也成为档案馆中的藏品,我们面对着橱窗,又会作何感受呢?
被划归为“历史”的部分鲜活地存在着
同学:豆芽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非常快乐的一次体验!游研档案馆馆如其名,充满着独属于游戏这一特殊品类的档案气息。有一种在不同的时空穿梭的感觉。
因为选修了曹琪老师的电子游戏课程,所以在讲解前,对陈列在眼前的主机或是游戏都留有了一定的熟悉度,但在PPT上见到它们,和在眼前三维立体可触可感,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
现场的感觉是,这些被划归为“历史”的部分鲜活地存在着。(虽然商业上很失败,但是任天堂那个90年代的VR主机设备造型是真的很酷炫诶!)不过确实没有想到,中国竟然也有着自己的游戏机进军发展史,中华学习机这种称呼真的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展子不大但是内容却异常丰富,陈列的各种游戏杂志、设定集和各种典藏版游戏以及各种可供体验的复古游戏(竟然还有幽游白书),还能时不时发现一些童年回忆并且找到一点小惊喜(比如西山居竟然还做过抗日游戏),真的逛得一本满足!
看到那个闪着雪花屏的古早电视机和小霸王,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突然被重击,然后找回了一段尘封的和哥哥一起在同样的设备上打双人魂斗罗的记忆。顺带一提,魂斗罗现在玩起来也超级有意思的诶)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来自于现场宣传册上的一句话:“游戏只要好玩就够了,但游戏绝对不止好玩。”它带给玩家们的,远超乐趣,这也是我们喜爱着它们的原因。
电子游戏成为大树的全过程
同学:陈瑞祺(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
很喜欢游研社!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虽然比起其他艺术形式,它的历史很短。参观游研社,就好像看到了电子游戏从萌芽到开枝散叶,逐渐成长为一棵大树的全过程。
我一直非常赞同将游戏看作一种艺术,或者说,游戏是一种集成了文学、音乐、绘画、电影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而走进游研社,被一排排的收藏柜所环绕,就像是走进了一场“第九艺术”的展览会。
从雅达利、任天堂到Valve,从《Pong》《塞尔达传说》再到《Half-Life》,在档案馆看着充满历史感的一款款游戏、一台台主机,真的由衷地感谢那些充满创造力的人们,感谢他们对游戏认真的热爱,让如今的游戏可以作为一门艺术站稳脚跟,并衍生出许许多多广泛的枝干,成为当下人们精神世界重要的一片大陆。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电子游戏还受着一些大大小小的偏见,但我想它既然能在其他艺术的间隙中生长出来,并逐渐壮大到如今的体量,产生数不尽的佳作,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它的伟大意义和价值。
当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无论喜欢也好、不认同也好,都可以来游研社参观一下,上手玩玩馆里提供的游戏,看看被藏在“沉迷”“低俗”“浪费时间”滤镜下“第九艺术”最真实的面貌。
游戏文化的另一面
同学:山而(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谈到游戏,人们会说游戏是“王者荣耀”“原神”“赛博朋克2077”等时兴游戏;是重要的文化产业,承担着文化使命;是Switch、PS5和英伟达4090显卡……人们永远爱谈流行的东西。但我喜欢游研档案馆,喜欢它逆潮流的本质:保存游戏文化的另一面,过去。
游研档案馆近乎全面地收集到了第一代到第七代主机,从奥德赛主机到三足鼎立时代主机无所不有。更难能可贵的是,游研档案馆还扎根本土,收集、梳理与展出了“兼容机”“小霸王学习机”等国产主机。这些早已过时的机器牵绊着数个时代的“技术宅”们的怦然心动,为我们这些00后提供了某种感同身受的机会。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满满一书柜的杂志期刊。现在看来已然过时的老旧封面下是当时的玩家最真诚的发言。他们就是我们,遇见好游戏就激动地安利给全世界;他们不是我们,在一种极慢的媒介上亲切而幼稚地团结每一位玩家。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游戏刊物,没有吵架和火药味的玩家社群和字里行间的互助精神仍令人动容。
当网络成为一种沉寂的媒介,对其进行“解剖”的研究者将“蜂拥而上”。彼时,这些老旧泛黄的纸张将成为电子游戏的某种“原典”。这是保存与见证的意义,一种长远的力量。
我们是名为现在的潮流中的玩家,我们将是某段历史中的一个名字。在社会潮流中,游研社选择了叛逆的悖反,提笔记录下过去。当我们和展品对视时,我们的目光或许也与未来的观察者们重合了吧?
结语
游研档案馆欢迎各类高校、研究机构、公益组织前来参观。如有合适机会,游研社也将免费提供档案馆场地、开放馆藏游戏物件和档案,供大家开展与教学、公益相关的活动。
后续档案馆也会同更多高校合作,同G4G一起为大家带来与世界游戏历史、中国游戏历史有关的科普讲解。除教育、公益组织外,任何想要和游研社一样“研究”游戏的组织机构或媒体,如果对档案馆、游研社资源有所需要,也都可以同我们沟通交流。
以上组织机构,无论是想要组团参观、落地活动,还是希望借助档案馆收藏,了解并研究世界、本土化的游戏历史,都可以添加下方游研社工作人员,或在游研社公众号回复“预约”关键词,预约时间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