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习惯性拖延.但在最近一年半里经历了自驱力拉满,完全不拖延, 到回到熟悉的拖延节奏, 再次慢慢找回不拖延的状态. 这种起起伏伏的过程.
复盘下来,我发现这么多年习惯性拖延核心原因是我的人生没有目标.面试更赚钱的岗位是我最大的动力.工作中活的deadline是唯一的动力.
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状态又心有不甘,想自我提升,又缺少执行力,这就导致平常对工作状态就是:
1,有个活要干一周先看看.
2,发现2,3天能搞定,那我能留出点时间学学英语或编程了.
3,这篇英文精读要1小时,30分钟后有个会,不够了,先刷段子吧..
4,看两分钟代码,没有灵感,先刷刷段子吧,然后越刷越没灵感,带着负罪感摸鱼一天..
5,还有2天,同事催活了,这就开始干,卡着deadline搞定.
我TM前几年的各种工作都可以用这个摸鱼循环概括.
最核心的原因有2个,1,我TM不想干指派的活,2,我TM不知道想干嘛,也决定不了我想干嘛.
但最近一年多,不一样的地方是刚到新公司老板还没发现我是个菜鸡.开会吹牛逼时,一个方案意外获得老板的支持,愿意投钱做了.
然后一切就不一样了.为了让牛逼落地.方案细化,产品设计,招人组队,技术选型, 运营,seo,和领导争资源勾心斗角...
不需要任何人派活,想着老板的最终目标, 自己找事做,自己推进.缺什么学什么,想方设法把事情做成.
最后由于逆不过时代的发展,项目没成.求生欲让我又找了一个要别人派活的角色,做了不到一个月又回到了前几年熟悉的拖延摸鱼状态.思维,情绪,肌肉的记忆真不是理智能抵抗的.
好在过程中被老板看到了一些闪光点,又给我安排了一个角色,现在就是围绕老板的最终目标,想方设法落地,又慢慢找回了自驱力.
这段经历之后我再也不接受别人安排的活了.我只根据最终目标,做有我有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情.这样就不存在拖延.
我能给你的建议是拖延的本质是潜意识里不想做.认为不应该做. 那就不做.所以要在正做的活里找自己的目标或兴趣点,然后按自己的节奏落地.
有想法快速开始,不要犹豫.有需要决策的时候相信第一感觉和内心的声音.
在细节上增加对工作生活的控制感也有帮助,例如待办事项,优先级, 记录有效时间,定期复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