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成功定义是相对大部分0基础普通人来说的,并不是一年一个亿的小目标。这里成功定义为:十年内家庭财富从0到500万的跨越。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往成功的路径大致有哪些呢?我们一一来说明:
1、考公。
学而优则仕是自古至今阶级越迁的最佳捷径,只是这条路越来越不适合普通人了。
深圳一个街道办,几百个留洋生争的头破血流;北京某院校辅导员,引来众多清北博士青睐有加。普通人考公,如不能闯过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就只能去乡镇当个基层gwy,工作待遇虽稳定,但想要实现家庭财富快速积累就真的太难了。
2、创业。
如果没有过分内卷、没有疫情,没有战争,没有消费降级,这条路是普通人成功概率最大的。
从最早的夜市摊、按摩店,到前几年的奶茶店、网红小吃,再到手机贴膜,只要找准商机肯吃苦,一年除去成本留下20万的利润还是可能的。
不过现在创业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了,自从疫情后,楼下除了一家牛肉面面馆屹立不倒外,其他商铺每隔每半年都要换一次招牌。不断有人踌躇满志冲进去,最后却因房租、员工工资亏的底裤不剩离场,只剩下房东独自数钱,是对现在小商贩最好的写实。
3、打工。
相比创业来说,打工人很难大富大贵,但也基本不会饿死。形势不好最多失业,不会因导致负债累累。
而且一旦做了高级打工仔,除了工资还有每年分红,即使失业收入也有保障,是普通人致富最安全的一条道路了。
但这条道路的成功概率其实跟社会投资息息相关。说直白点,有大量热钱进入的行业,普通人才有那么一丁点成功的机会。
“进厂是不会进厂的,这辈子不会进厂”。背后的含义是我国传统制造业长期从事低附加值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企业利润微薄,老板得不到资本青睐,辛辛苦苦干一年,年收入100亿,利润却只有1个亿,除去维持企业正常经营资金外,还要更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而提升工人工资是企业最后考虑的事情。
而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过去十几年造就了一批富豪?1、资本青睐。2、商业模式成功。初创企业没收入,没盈利,不要紧啊。风投账上还有10个亿,烧完了还有B轮C轮D轮EF论融资.....只要公司流量还在增加,业务还在扩张就不会垮。熬过三五年一旦成功上市,项目组成员都是功丞,年终奖+期权兑现几百万立马到手人生赢家阿。
老东家上市失败?没关系啊,只要行业还在,跳到竞争对手那边继续带团队,经理变总监,总监变总裁,工资还上涨了30%岂不是美滋滋??
但现在的情况呢?最大的风投红衫资本好多年不投新项目了,热钱进不来,新项目胎死腹中,资本都在准备过冬。红极一时的互联网也成为了时代弃儿,大家重新回归到拿死工资时代,自然也就没了指望。
4、投机。
这里投机不是贬义词,而是普通人资产越迁非常重要的一步。
打工人拿的工资期权再多,那都是靠自己体力换取的,一旦失业了、生病了、睡觉了自然就停止了赚钱。
财富积累最重要的目标不是每天起床看着账面上一串数字自我意淫,是实现钱生钱。就跟鸡生蛋一样,当钱生钱的金额足够应付你日常开销时,你也就财富自由了(因人而异)。
炒房也好,炒股也好,甚至炒比特币也好,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是现在这种手段被人用多了,失灵了,而普通人又很难到找到合适其他手段代替,进一步失去了资产越迁的机会。
以上是本人随便想的,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还望论坛各位经济学家指正。